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0篇
  免费   2562篇
  国内免费   3746篇
化学   10083篇
晶体学   371篇
力学   713篇
综合类   358篇
数学   1717篇
物理学   57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692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148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972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4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坚  吴宏滨  侯琼  黄飞  阳仁强  杨伟  曹镛 《发光学报》2003,24(6):612-615
采用Suzuki方法合成了9,9-二辛基芴与萘并硒二唑的两种无规共聚物并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两种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波长为650~666nm,均为发饱和红光的LED材料,其电致发光外量子效率最高达到了1.05%。随着共聚物中萘并硒二唑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发射波长均有少量红移。证明了根据共轭高聚物链内能量转移原理,在聚芴链中引入不同含量的窄带隙杂环单元可实现对聚芴发光颜色的调节。  相似文献   
42.
制作了掺杂rubrene和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两种荧光染料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和掺杂的Tri-(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分别作为空穴和电子传输层。我们发现掺rubrene和DCJTB的器件性能与只掺DCJTB的器件性能相比有所提高。器件性能的改善是因为掺入的rubrene能够促进从Alq3到DCJTB的能量转移。根据荧光衰减曲线,计算出从Alq3到DCJTB、从Alq3到rubrene以及从rubrene到DCJTB的能量转移速率分别为1.04×109,3.89×109,2.79×109s-1。可以看出能量通过rubrene从Alq3到DCJTB的转移速率是能量直接从Alq3到DCJTB的2.7倍。  相似文献   
43.
S-naproxen imprinted polymer was prepared with acrylamide as a functional monomer, 1,4-butanediyl diacrylate as a new kind of crossliner, and 2,4,6-trimethylbenzoylphenyl-phosphinic acid ethyl ester as photoinitiator. Their UV and IR spectra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monomer. Bind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naproxen imprinted polymer had better recognition capability for the template than that of a blank polymer. The adsorp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of S-naproxen on 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 was 153.2 g/mL, and the separation factor was 1.95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was 2.0 mmol/L. Scatchard curve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two classes of binding sites in the imprinted polymer and only one class in the blank polymer. Computer simulation using Hyperchem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functional monomer as well as the models of the complexes formed by the template and the monomer.  相似文献   
44.
用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Skyrme-Hartree-Fock模型及宏观-微观模型研究了新核素278113及其α衰变链的α衰变能和半衰期.计算的α衰变能同实验数据比较符合,相应的半衰期也在合理的范围内.计算进一步表明形变对超重核的基态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一台10mm口径两级双程离轴放大系统,实现了对5mm×5mm口径光束的激光放大,耦合系统采用高功率LDA紧密侧面直接抽运棒状Nd:YLF方式。分析并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抽运电流、放大脉冲与放大器LDA抽运时刻的不同延时及不同注入能量条件下,放大系统及光束每次放大时放大特性的规律。实验得到:在放大系统5mm×5mm软光阑处注入1.58mJ能量时,放大系统可输出129.2mJ能量,能量提取效率达到19.5%,满足该系统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6.
RuH2和RuN2电子组态与光谱性质的从头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B3LYP/6 311G 的水平上 ,研究了RuH2 和RuN2 可能的电子组态和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RuH2 的3 B2 和5Σ-态对应于静电作用的物理吸附态 .RuN2 的一重态和三重态的计算结果跟钌单晶面上的实验值相接近 .而RuN2 在C∞v对称性时 ,五重态5Σ-的计算频率比实验值稍低 .在C2v对称性时 ,五重态的计算频率值则更低 ,3 B2 和5A1态不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包括Stark效应时,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与单模压缩相干光场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场熵的特性,讨论了Stark移动参数、光场参数对场墒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时滞种群模型的正周期解对所有正解的吸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对数种群模型N′(t)=N(t){r(t)-a1(t)ln[N(t)]-a2(t)ln[N(t-τ(t))]}的周期正解的存在性,并得到了正周期解对所有正解的吸引性.  相似文献   
49.
IGCC空气侧整体综合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符号表X。。氮气回注系数如空分整体化系数E。;c燃气轮机压气机效率G。l回注氮气流量万燃气轮机透平前温尼。”系统相对效率G。。煤气氮气掺混流量Ea;,c空气专用压缩机效率N。”系统相对功率1前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模拟与优化逐步受到重视,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但是,现有的方法[‘,‘]一个突出的问题,它是在设定的具体流程方案下的数值分析,这常常导致落入“局部优化掩盖了整体最优”的误区。本文是研究以空分系统为中心的空气侧子系统的整体优化,阐述基本概念,尝试新方法,并结合大型商业化装…  相似文献   
50.
高巧君  林增栋 《物理学报》1992,41(5):798-803
作者在研究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机理中发现,该物理过程是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生长金刚石薄膜的逆物理过程。推断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诸如WSi,Ta等,生长金刚石薄膜,其界面有相应的碳化物,诸如WC,SiC,TaC等出现,继而生长的金刚石薄膜实质是在相应的碳化物背底上择优取向成核生长的。从而揭示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生长金刚石薄膜的物理机制是:W(Si,Ta)等→WC(SiC,TaC)等→金刚石薄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